NEWS CENTER
久之洋也是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七研究所。公司主要从事制冷/非制冷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测照仪、星体◆■★■◆、特种光学元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可提供系统级光学系统的解决方案。
公开资料显示,昆船智能由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0%,后者即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该公司主要从事智能物流、智能产线方面的规划★◆、研发、设计◆★★■、生产、实施、运维等,致力于为流通配送和生产制造企业提供智能物流和智能产线的整体解决方案和核心技术装备。
两公司经过多年发展深耕★■■◆★★,均形成了涵盖船舶制造◆★★■、船舶维修◆◆◆、机电设备等船舶总装全产业链生产制造体系,面向海洋安全、深海科学研究与资源开发等战略任务需要,持续推出全球领先的军民用产品。因此在船舶总装领域业务重合度也较高,构成同业竞争◆■■◆■。
今年昆船智能股价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走势◆★◆,8月30日刚刚创出14.3元/股的上市后新低。9月3日◆◆◆■★■,昆船智能全天换手率11◆◆.78%,成交额1.82亿元。龙虎榜数据显示★◆◆◆★■,当日营业部席位合计净买入该股2522★◆■.24万元。
9月3日,虽然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双双停牌■★★◆◆◆,但A股市场船舶板块仍强势上涨。当日除昆船智能收获涨幅20%的涨停外,中船科技涨近10%■■★■◆■、中船应急涨超7%、中国海防、中国动力、久之洋等股价也悉数高开。
中国重工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4.53%◆◆★★■■,中国船舶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4◆■.47%,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均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100%持股。
不过2021年至2023年,航运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同时地缘政治冲突进一步拉长航线,而船队运力增长较缓,船舶行业供需格局进一步改善进入回暖阶段,景气度飞速提升。由于新造船市场活跃,BDTI指数和BDI指数在2023年末达到阶段性高点◆■★◆★,船舶订单量逐步恢复到2010年前的高水平,新造船价格较最低点已上涨接近60%。同时造船三大指标近年均逐年增长,截至2024年6月末◆◆◆■◆,新造船价格指数达187.2点,同比增长9.5%;全球手持船舶订单量达到29126万载重吨★■◆,达到2016年以来的新高。全球造船行业正开启新一轮景气周期★◆■。
期内中国船舶实现营业收入360◆★■◆★.17亿元,同比增长17◆■★★■◆.99%,其中船舶造修及海洋工程业务营业收入344.46亿元,同比增长22.39%;实现归母净利润14■■★◆.12亿元,同比增长155.31%■■★◆★■。
为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兴装强军主责主业、加快船舶总装业务高质量发展★★、规范同业竞争、提升上市公司经营质量◆■■◆。9月2日晚间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同时公告,中国船舶拟通过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此番中国船舶、中国重工的合并,提升了市场对中国船舶集团资源整合◆■■★■,解决同业竞争的预期■◆■。
2010年至2021年间,由于金融危机以及航运高峰期累积的大量运力■◆,导致航运市场的供求严重失衡◆★■■◆■,进入衰退阶段,BDI指数大幅下跌,行业面临量价齐降的周期性困难。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船舶造船完工量、新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呈现波动中下滑趋势,新船价格相较高点下跌超过40%◆◆。
中国重工实现营业收入221■◆■★★★.02亿元,同比增长31◆◆■■.05%;实现归母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长177.13%。
此外,中国海防是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实际控股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涵盖电子防务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相关领域,拥有水声电子方向上国内唯一的全体系科研生产能力◆■★◆■。
relevant news
09-04
2024